近日,家住長春市凈月區的孫女士忙著搬家,她想為舊家居找個“下家”,結果頻遇尷尬:二手市場不好賣,舊貨市場不要,當垃圾處理又不知該往哪里扔……如今,換房和重新裝修的家庭越來越多,沙發、床等大件廢舊家居處理難問題困擾著不少市民。面對舊家居“難舍、難扔、難賣”,長春目前還沒有一個專門的機構和法規來管理,市民呼吁相關部門能給它們“安個家”。
孫女士最先想到的是變廢為寶,將舊家居賣掉,可讓孫女士意外的是,整套三人座真皮沙發,附近舊貨回收商無一肯收,原因是“有褶痕就不值錢”。由于孫女士家住無電梯的六樓,回收商表示即使免費回收也不要。在詢問周邊回收站和舊貨市場碰壁后,孫女士將舊沙發、桌椅、茶幾等舊家居照片上傳到網絡二手交易平臺上。“原價3000多元的烤瓷餐桌,掛300元;7000多元的皮沙發,掛800元。兩個多星期以來,詢價者寥寥無幾。”
無獨有偶,同樣有類似遭遇的居民馬先生無奈地說道:“家里想換套沙發,新沙發搬回來了,但舊沙發卻不知怎么處理好。送回鄉下既耗精力又耗時間,很是麻煩。最主要的是,這些廢舊家居并不屬于生活垃圾,不屬于環衛工人清理范圍。想賣到二手家居市場,可是一套沙發才能賣幾十元,還不夠運費錢。”最后,馬先生只好把舊沙發拆卸開來,扔在小區的垃圾箱旁邊。
無法處理的舊家居多被隨意遺棄
舊貨市場不要,廢品站不收,不少舊家居只能被遺棄,于是,街頭巷尾、小區的拐角旮旯成了舊家居的歸宿。
采訪中,記者在長春市的繁榮路、南湖中街、東盛大街等多條路上都發現了沙發等廢棄的家居,這些家居有的還不算太舊,有的已經破爛不堪,有的成為孩子的玩具,有的成為環衛工、流浪者臨時棲息地。
在南湖大路的氣象小區,這個小區內有幾棟家屬樓,一片公共綠化帶,小區內的公共空間并不大。靠著小區西墻的垃圾箱邊扔著一組破爛沙發,在綠化帶里丟著幾把破舊的椅子和一個床頭柜,小區居民郭先生指著它們說:“這些是小區居民淘汰的舊家居,因為小區里有幾位愛打撲克的老人,他們把這些舊家居‘收編’用來支攤打撲克。”
“附近的老舊小區有四五個,在這些老舊小區內,幾乎都可以看到被居民替換下來的舊沙發、床墊、門窗以及缺胳膊少腿的桌椅,有的被丟棄在小區內的犄角旮旯,有的被扔在垃圾箱旁邊。”郭先生說,這些舊家居不僅影響了小區內的環境衛生,也侵占了小區內并不大的空間。
南湖街道湖苑社區的一名工作人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附近小區有十幾個,多數都是老舊小區,每個小區都或多或少存在淘汰的床墊、沙發、門框等無處安放的現象,有的居民甚至在半夜偷偷地把棄置不用的床墊、沙發等舊家居扔到街上。這種‘大件垃圾’被居民遺棄在小區的現象,在老舊小區內很普遍。”
舊貨市場:回收成本較高一般不收
湖光路上一家舊貨交易中心的楊先生表示,收購舊沙發要看成色,如果較新,可低價收購,稍有破損就不要了,而且地點遠了也不收。“費人力物力劃不來。”
“這種民用家居不好賣,不比空調、電視等家電,我們一般不收購。”另一舊貨市場的經營人員說。有從事舊貨交易的人員表示,廢舊家具往往回收成本較高,利潤少,所以行內人都不愿接這生意。
廢品收購站:費時費力舊家居不賺錢
收廢品的趙女士說,舊沙發等舊家居,既重又占地方,賣給廢品收購站也就掙幾元錢。因沒啥價值,現在大家都不愿要。此外,以前收購的舊家居還能賣給城中村的租客,現在城中村幾乎都拆完了,沒了銷售渠道,他們也就不愿收了。
一廢品收購站人員也表示,廢舊家居拆解后,沒什么值錢的材料,且費時費力,因此他們基本都不回收,“你如果愿出錢,倒可以找人去你家拉,其實拉來也沒啥用,就是賺個運費。”
回收再利用企業:沒有回收再用價值
幾家回收再利用企業也明確表示,像舊沙發、茶幾等普通廢舊家居他們根本不收,因為收回來無法處理、賣不掉。“連運費都不夠,也沒啥再利用性,跟其他廢電器相比,廢家居沒幾樣能再用的零部件,不值錢要它干啥。我們只收諸如紅木、實木等高檔家居,或者好一點的辦公家居。”
環衛:環衛中轉站根本無法處理
一名環衛工人說,廢舊家居體積較大,他們的環衛車根本裝不下,重要的是環衛中轉站根本不要,他們就算清走也不知該拉到何處。
“跟生活垃圾不同,這種家居體積較大,拉來后無法壓縮,確實不好做處理。”一環衛中轉站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現在每天環衛車來清理垃圾時,車上都是滿滿的垃圾,遇到一些舊家居他們就頭疼了,要將舊沙發拆卸開來,經常要花1個小時。所以,一些舊沙發被遺棄后無人清運,久而久之就變成了棘手難題。
遺棄的舊家居堵住了小區消防通道
“無人回收,無處遺棄,不少被淘汰的舊家居被隨意仍在了小區樓道,讓本不寬綽的樓道更加擁擠,而樓道是小區的消防疏散通道,因此埋下了安全隱患。”朝陽區前進大街某小區的物業人員陳建民說,他所在的小區是上世紀90年代的老樓,被遺棄的家居物件非常多,每年清理整頓小區內的廢舊家居就是一件讓他和同事很頭疼的事。“這些廢舊家居堆放在樓道里,不怕一萬就怕萬一,真要著火了,后果不堪設想。為了消除安全隱患,物業只好找車把它們運走。”
為舊家居尋出路不妨探索以舊換新
一位曾從事過舊家居回收的業內人士說,除了紅木等稀有木種制成的家居,一般家居通常附加值不高。像沙發這樣的軟體家居再利用的價值不大,而在木質家居中,目前全國范圍內可能有70%是用纖維板、刨花板、細木工板等人造板做的,它們作為二手家居能被再利用,但在被解體后就基本沒有回收利用價值了。
“應該組織開展家居以舊換新,絕對有意義。”某大型商場的家居銷售商魏先生建議說,以舊換新后,好一些的舊家居完全可以以低價賣給城市困難戶或者運到農村集市銷售,可惜目前沒有這樣的專業市場。另外,好的實木家居可以考慮舊物翻新,使其重回市場。
政府支持引導家居回收
“從環保角度來說,家居回收對原材料循環利用仍有意義。但目前我國的《再生資源回收管理辦法》中,再生資源范圍并不包含板材家居。”吉林省政協委員馮堤認為,對于廢舊家居產品的回收利用,政府應加大關注力度和扶持力度。
“其實,垃圾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只要我們有意識、有意愿加強垃圾的循環再利用工作,這些廢棄的家居也同樣能夠成為寶貴的資源。”吉林省社會科學院退休研究員、節約網創辦人李曉群建議說,隨著城鎮化的推進,城市內的垃圾會越來越多,垃圾的回收再利用不僅可以節約資源,還可以減少碳排放。對于這些還具有價值、不易回收的垃圾,首先應該建立相應的城市法規,明確無論是相關的物業部門還是個人,都應禁止隨意丟棄,對于違規者應當具有相應的懲罰措施;其次,城市內應建立廢舊物品回收系統,委托市政清掃或廢舊家居回收企業預約上門回收,之后可由垃圾處理公司將舊家居分解,按金屬、玻璃、布料、皮革等材料用途,送到相關單位進行再加工,實現資源再利用。
“隨著我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這一情況會逐漸增多,國家在這方面應出臺相應規定。”作為環保人士的市民宋女士則認為,建立廢舊家居回收制度的出發點應立足于如何調動消費者、回收者、處理者等多方面的積極性。她認為,給舊家居找個“家”,可嘗試借鑒家電行業經驗,增設回收舊家居或者家居以舊換新的新業務,并給予舊家居回收一定的貼補。此外,應該鼓勵成立二手家居中介機構以及二手家居交易市場,讓居民進行舊家居置換,促進二手家居就近流通,資源再利用。